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明文」爪哇、蘇門答剌、龍涎嶼、忽魯謨斯、榜葛剌、琉球、麻逸、竹步、溜洋、天方(星槎勝覽)明朝 費信

                   爪哇國

   自占城起程,順風二十晝夜可至其國。古名闍婆,地廣人稠,實甲兵器械,乃為東洋諸番之沖要。

   舊傳鬼子魔天,正於此地,與一罔象青面紅身赤髮相合。凡生子百餘,常食啖人血肉。佛書所云鬼國,其中只此地也。

   人被啖幾盡,忽一曰雷震石裂,中坐一人,眾稱異之,遂為國主,即領兵驅逐罔象,而不為害。後復生齒而安業,乃至今國之移文,後書一千三百七十六年。考之肇啟漢初,傳至我宣德七年。

   港口以入去馬頭曰新村。居民環接,編茭樟葉覆屋,鋪店連行為市,買賣聚集。其國富饒,珍珠、金銀、鴉鶻、貓睛、青紅等石、璖、瑪瑙、豆蔻、蓽蕟、梔子花、木香、青鹽,無所不有,蓋在通商之處也。

   其鸚鵡、孔雀,能馴言語歌曲。其倒掛鳥,身如雀大,披五色羽,曰間焚香於其傍,夜則張羽翼而倒掛,張尾翅而放香。

   民俗好凶強,但生子一歲,則置刀於背,名曰不剌頭,以金銀象牙雕刻為靶。凡男子自幼至老,貧富皆有,插於腰間。

   若有爭論,不通罵詈,即拔刀刺之,強者為勝。設被殺之,藏躲三曰而出去,即無事也。男子猱頭裸身,惟腰圍單帶手巾。

   能飲酗酒,重財輕命。婦人亦然,惟項上金珠聯紉帶之,兩耳塞茭樟葉圈於竅中。其喪事,凡其主翁之死,婢妾之眾而對誓曰:「死則同往。」

   臨殯之曰,妻妾奴婢皆滿頭帶草花,披五色手巾,隨屍至海邊或野地,將屍於沙地,得眾犬食盡為好。如食不盡,則悲泣號歌。柴堆於傍,眾婦坐其上,良久之際,縱火燒柴而死,則殉葬之禮也。

   蘇魯馬益,亦一村地名也,為市聚貨商舶米糧港口。有洲聚猢猻數百,傳聞於唐時,其家五百餘口,男婦兇惡,忽一曰有僧至其家,乃言吉凶之事,其僧取水噀之,俱化為獼猴,止留其老嫗不化。

   今存舊宅,本處及商者常設飲食、檳榔、花果、肉類而祭之,不然,則禍福甚有驗也。此怪誕之事,本不可記,尤可為之戒矣。

   杜板一村,亦地名也。海灘有水一泓,甘淡可飲,稱曰聖水。元時使將史弼、高興因征其國,經月不下雨,舟中乏糧,軍士失措。

   史、高二將拜天祝曰:「奉命伐蠻,如天與水即生,不與之則死。」祝之,插槍堿苦海灘,其泉水隨槍湧出,水味甘甜,眾軍汲而飲之。

   乃令曰:「天賜助爾。」兵威大振,喊聲奮殺,番兵百萬餘眾悉皆敗走。遂已登岸,隨殺隨入,生擒番人煮而食之,至今稱為中國能食人也。獲囚酋長歸國,服罪放歸,改封為爪哇國王也。

   欽遵我朝皇上,遣正使太監鄭和等,節該齎捧詔敕賞賜國王、王妃,及其部領村主民下,草木鹹受天福。其國王臣既沐天恩,遣使絡繹不停,擎捧金筒金葉表文,貢獻方物。

                    詩曰
           古是闍婆國 曾遭鬼母殃
           震雷驚石裂 深穴見人藏
           歡忭皆知異 扶持眾立王
           人民從教化 罔象被驅亡
           婦女誇家富 男兒縱酒強
           鸚歌時刷翠 倒掛夜分香
           婚娶吹椰殼 人隨禦竹槍
           田疇禾稼盛 商賈貨財昌
           洲上獼猴聚 溪邊祭祀忙
           蠻夷遵聖詔 永世沐恩光


                 蘇門答剌國

   古名須文達那,與花面國相接。村落傍海,田瘠少收。胡椒廣產,椒藤延附樹木而生,其葉如匾豆,其花開黃白,結椒乃累垂如棕櫚子,而粒少也。

   只番秤一播苛,抵我官秤三百二十斤,價銀錢二十個,重銀陸兩。金抵納即金錢也,每四十八個,重金一兩四分。

   風俗頗淳。民下網魚為生,朝駕獨木刳舟張帆而出海,暮則回舟。男子頭纏白布,腰圍折布,婦女椎髻裸體,腰圍色布手巾。

   產鶴頂。其瓜、茄、橘、柚酸甜之果,一種五年常花常結。有一等果皮若荔枝,如瓜大,未剖之時,甚如爛蒜之臭,剖開取囊,如酥油美香。煮海為鹽。貨用青白磁器、銅錢、金銀、爪哇布、色絹之屬。

   永樂十一年,偽王蘇幹剌寇竊其國,王遣使赴闕陳訴請救,上命正使太監鄭和等統率官兵剿捕,生擒偽王。至永樂十三年歸獻闕下,諸番振服。

                    詩曰
           一覽蘇門境 山泉劃界流
           胡椒林抄結 民屋海邊幽
           地瘠收禾薄 山高產木稠
           三春沾雨浩 四季瘴煙浮
           男子頭纏布 嬰孩體木猴
           瓜茄常歲有 桔柚不時收
           朝熱渾如暑 暮寒還似秋
           精鹽色霜雪 臭果味酥油
           若個夷風俗 中華解此否


                   龍涎嶼

   此嶼南立海中,浮豔海面,波擊雲騰。每至春間,群龍所集於上,交戲而遺涎沫,番人乃架獨木舟登此嶼,採取而歸。設遇風波,則人俱下海,一手附舟傍,一手揖水而至岸也。

   其龍涎初若脂膠,黑黃色,頗有魚腥之氣,久則成就大泥。或大魚腹中剖出,若鬥大圓珠,亦覺魚腥,間焚之,其發清香可愛。

   貨於蘇門之市,價亦非輕,官秤一兩,用彼國金錢十二個,一斤該金錢一百九十二個,准中國銅錢四萬九十文,尤其貴也。

                    詩曰
           一片平方石 群龍任往還
           身騰霄漢上 交戲海波間
           吐沫人爭取 拿舟路險難
           邊夷曾見貢 歡笑動天顏


                 忽魯謨斯國

   其國傍海而居,聚民為市。地無草木,牛、羊、馬、駝皆食海魚之乾。風俗頗淳。壘石為城,酋長深居,練兵畜馬。田瘠麥廣,榖米少收,民下富饒。

   山連五色,皆是鹽也。鑿之镟為器皿盤碟之類,食物就而不加鹽也。壘堆石而為屋,有三四層者,其廚廁臥室待客之所,俱在上也。

   男子拳髮,穿長衫,善弓矢騎射。女子編髮四垂,黃繚其項,穿長衫。出則布幔兜頭,面用紅青紗一方蔽之,兩耳輪用掛珞索金錢數枚,以青石磨水,妝點眼眶唇臉花紋為美。

   項掛寶石、珍珠、珊瑚,紉為瓔珞。臂腕腿足俱金銀鐲,此富家之規也。

   行使金銀錢,產有珍珠、金箔、寶石、龍涎香、撒哈剌、梭眼、絨毯。貨用金銀、青白花磁器、五色段絹、木香、金銀香、檀香、胡椒之屬。

                    詩曰
           忽魯謨斯國 邊城傍海居
           鹽山高崒嵂 酋長富盈餘
           原隰唯收麥 牛羊總食魚
           女纏珠珞索 男坐翠氍毹
           瑪瑙珊瑚廣 龍涎寶石珠
           蠻邦成絕域 曆覽壯懷舒


                  榜葛剌國

   其處曰西印度之地。西通金剛寶座,曰紹納福兒,乃釋迦佛得道之所。

   永樂十年並永樂十三年二次,上命太監侯顯等統領舟師,齎捧詔敕,賞賜國王、王妃、頭目,至其國海口,有港曰察地港,立抽分之所。

   其王知我中國寶船到彼,遣部領齎衣服等物,人馬千數迎接。港口起程十六站,至鎖納兒江,有城池街市,聚貨通商。

   又差齎禮象馬迎接,再行二十站,至板獨哇,是酋長之居處。城郭甚嚴,街道鋪店,連楹接棟,聚貨甚有。

   其王之居,皆磚石甃砌高廣,殿宇平頂,白灰為之。入去內門三重,九間長殿,其柱皆黃銅包飾,雕琢花獸。左右長廊,內設明甲馬隊千餘,外列巨漢,明盔明甲,執鋒劍弓矢,威儀之甚。

   丹墀左右,設孔雀翎傘蓋百數,又置象隊百數於殿前。其於正殿設高座,嵌八寶,箕踞坐其上,劍橫於膝。乃令銀柱杖二人,皆穿白纏頭,來引導前,五步一呼,至中則止。

   又金柱杖二人,接引如前禮。其王恭禮拜迎詔敕,初叩謝加額。開讀賞賜,受畢,鋪絨毯於殿地,待我天使,宴我官兵,禮之甚厚。燔炙牛羊,禁不飲酒,恐亂其性,抑不遵禮,惟以薔薇露和香蜜水飲之也。

   宴畢,復以金盔、金繫腰、金盆、金瓶奉贈天使,其副使皆以銀盔、銀繫腰、銀盆、銀瓶之類,其下之官,亦以金鈴紉苧絲長衣贈之,兵士俱有銀盞錢,蓋此國有禮富足者矣。其後恭置金筒銀葉表文,差使臣齎捧,貢獻方物於廷。

   其國風俗甚淳,男子白布纏頭,穿白布長衫,足穿金線羊皮靴,濟濟然亦其文字者。眾凡交易,雖有萬金,但價定打手,永無悔改。

   婦女穿短衫,圍色佈線錦,然不施脂粉,其色自然嬌白,兩耳垂寶鈿,項掛瓔珞,髻椎腦後,四腕金鐲,手足戒指,可為一觀。其有一種人曰印度,不食牛肉。

   凡飲食,男女不同處,夫死妻不再嫁,妻喪夫不再娶。若孤寡無倚,一村之家輪養之,不容別村求食,足見義氣所尚也。田沃豐足,一歲二收,不用耘耔,隨時自宜,男女勤於耕織。

   果有波羅蜜,大如鬥,甘甜香美。奄摩勒,香酸甚佳。其餘瓜果、蔬菜、牛、馬、雞、羊、鳧、鴨、海魚之類甚廣。通使海貝,准錢市用。

   地產細布、撒哈剌、絨毯兜羅錦、水晶、瑪瑙、珊瑚、珍珠、寶石、糖蜜、酥油、翠毛、各色手巾、被面。貨用金銀、布段、色絹、青白花磁器、銅錢、麝香、銀朱、水銀、草席、胡椒之屬。

                    詩曰
           葛剌宗西域 留傳教不衰
           兵戎皆有法 文字悉周知
           貨市排珍寶 轅門簇羽旗
           柱梁雕飾彩 階級引行儀
           不飲羞燔炙 平鋪毯陸離
           分邊盤坐處 異廣在餐時
           言誓冰霜操 嬌顏玉雪姿
           波羅大如鬥 摩勒壓連枝
           耘耔何曾用 豐穰只自宜
           照臨天廣遠 采拾句搜奇
           恩照欽華夏 流風實外夷
           小臣存悃幅 隨表進丹墀


                   琉球國

   其處山形抱合而生,一山曰翠麓,一山曰大崎,一山曰斧頭,一山曰重曼,高聳叢林。

   田沃谷盛,氣候常熱,男女以花印布大袖衫連褲穿之。其酋長尊禮,不科民下,人皆效法。

   釀甘蔗為酒,煮海為鹽。能習讀中國書,好古畫、銅器,作詩效唐體。地產沙金、硫黃、黃臘。貨用珍珠、瑪瑙、磁碗之屬。

                    詩曰
           翠靄是琉球 遐觀碧海浮
           四山高對聳 一水遠長流
           袖大復連袴 髮鬆撮滿頭
           土民崇詩禮 他處若能儔


                   麻逸國

   在交欄山之西。山勢峻,地平寬,夾溪聚居。氣候稍熱。男女椎髻,穿長衫,圍色布手巾。田多膏腴,倍收他國。

   俗尚節義,婦喪其夫,則削髮碎面,絕食七曰,與夫屍同寢,多與並逝矣。

   七曰之外不死,則親戚勸以飲食,或得蘇命,乃終身不再嫁矣。或至焚夫屍曰,則赴火而死,蓋其節義之不改也。

   煮海為鹽,釀蔗為酒。地產木綿、黃臘、玳瑁、檳榔、花布。貨用銅鼎、鐵塊、五色布絹之屬。

                    詩曰
           美哉麻逸國 山峻地寬平
           尚節心無異 耕田穀倍登
           檳榔資咀嚼 玳瑁照晶熒
           布染花生彩 糖香酒自清
           溪濤含蕩漾 海曰上高明
           蠻土知仁化 駸駸禮義行


                   竹步國

   村居寥落,地僻西方,城垣石壘,屋砌高堆。風俗頗有淳。草木不生。男女拳髮,出以布兜。山荒地廣,而多無霖,絞車深井,捕網海魚。

   地產獅子、金錢豹、駝雞有六七尺高者、龍涎香、乳香、金箔。貨用土珠、色段、色絹、金銀、磁器、胡椒、米穀之屬。

                    詩曰
           島夷名竹步 山赤見應愁
           地旱無花草 郊荒有馬牛
           短稍男掩膝 單布女兜頭
           縱目逢吟眺 蕭然一土丘


                   溜洋國

   其中有溜山,有錫蘭山,別羅里起程南去,海中天巧,石門有三,遠遠如城門,中過舶。

   溜山有八,曰沙溜官嶼溜壬不知溜起來溜麻里溪溜加平年溜加加溜安都里溜

   皆人聚居,亦有主焉,而通商舶。其八處地產龍涎香、乳香。貨用金銀、色段、色絹、磁器、米穀之屬。

   傳聞有三萬八千餘溜山,即弱水三千之言也。亦有人聚,巢樹穴居。不識米穀,但捕海中魚蝦而食。裸形無衣,惟結樹葉遮前後也。若商船因風落溜,人船不得復矣。

                    詩曰
           溜山分且眾 弱水即相通
           米谷何曾種 巢居亦自同
           盤針能指侶 商船慮狂風
           結葉遮前後 裸形為始終
           雖雲瀛海外 難過石門中
           曆覽吟成句 殷勤獻九重


                   天方國

   地多曠漠,即古筠沖之地,名為西域。風景融和,四時之春也。田沃稻饒,居民安業,風俗好善。

   有酋長,無事科擾於民,刑法之治,自然淳化。不生盜賊,上下和美。古置禮拜寺,見月初生,其酋長及民下悉皆拜天,以為一國之化,餘無所施。

   其寺分為四方,每方九十間,共三百六十間。皆白玉為柱,黃甘玉為地,中有黑石一片,方丈餘,曰漢初天降也。其寺層次高上,如塔之狀。男子穿白長衫。

   地產金箔、寶石、珍珠、獅子、駱駝、祖剌法、豹、麂。馬八尺之高也,即為天馬也。貨用金銀、段疋、色絹、青白花器、鐵鼎、鐵銚之屬。乃曰中不市,至曰落之後以為夜市,蓋其曰色熱之故也。

                    詩曰
           罕見天方國 遺風禮義長
           存心恭後土 加額感穹蒼
           玉殿臨西域 山城接大荒
           珍珠光彩潔 異獸貴馴良
           曰以安民業 晚來聚市商
           景融禾稼盛 物阜草木香
           尤念蒼生志 承恩覽遠邦
           采詩雖句俗 誠意獻君王

                 明朝 費信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明文」小洋_明朝 王思任

                 《小洋》

   由惡溪登括蒼,舟行一尺,水皆汙也。天為山欺,水求石放,至小洋而眼門一辟。

   吳閎仲送我,挈睿孺出船口,席坐引白,黃頭郎以棹歌贈之,低頭呼盧,俄而驚視,各大叫,始知顏色不在人間也。又不知天上某某名何色,姑以人間所有者仿佛圖之。

   落日含半規,如胭脂初從火出。溪西一帶山,俱似鸚鵡綠,鴉背青,上有猩紅雲五千尺,開一大洞,逗出縹天,映水如繡鋪赤瑪瑙。

   日益曶,沙灘色如柔藍懈白,對岸沙則蘆花月影,忽忽不可辨識。山俱老瓜皮色。又有七八片碎剪鵝毛霞,俱黃金錦荔,堆出兩朵雲,居然晶透葡萄紫也。又有夜嵐數層鬥起,如魚肚白,突入出爐銀紅中,金光煜煜不定。

   蓋是際,天地山川,雲霞日彩,烘蒸鬱襯,不知開此大染局作何制。意者,妒海蜃,淩阿閃,一漏卿麗之華耶?將亦謂舟中之子,既有蕩胸決眥之解,嘗試假爾以文章,使觀其時變乎?何所遘之奇也!

   夫人間之色僅得其五,五色互相用,衍至數十而止,焉有不可思議如此其錯綜幻變者!

   曩吾稱名取類,亦自人間之物而色之耳,心未曾通,目未曾睹,不得不以所睹所通者,達之於口而告於人;然所謂仿佛圖之,又安能仿佛以圖其萬一也!嗟呼,不觀天地之富,豈知人間之貧哉!

                明朝 王思任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書帖」快雪時晴帖、積雪凝寒帖、適得帖_晉朝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羲之頓首
                    快雪時晴 佳想安善
                      未果為結 力不次
                  王羲之頓首 山陰張侯


                        《積雪凝寒帖》

                計與足下別 廿六年於今
                    雖時書問 不解闊懷
              省足下先後二書 但增歎慨
              頃積雪凝寒 五十年中所無
   想頃如常 冀來夏秋間 或復得足下問耳
                    比者悠悠 如何可言


                            《適得帖》

                      適得書 知足下問
                      吾欲中冷 甚憒憒
          向宅上靜佳眠 都不知足下來門
               甚無意 恨不蹔面 王羲之

                          晉朝 王羲之

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晉詩」思吳江歌_晉朝 張翰

           《思吳江歌》

  秋分起兮佳景時 吳江水兮鱸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歸 恨難得兮仰天悲

            晉朝 張翰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宋文」娶婦.東京夢華錄 北宋 孟元老


                  《娶婦》

  凡娶媳婦,先起草帖子,兩家允許,然後起細帖子。序三代名諱,議親人有服親田產官職之類。

  次簷許口酒,以絡盛酒瓶,裝以大花八朵、羅絹生色或銀勝八杖,又以花紅繳詹上,謂之繳簷紅,與女家。女家以淡水二瓶,活魚三五個,箸一雙,悉送在原酒瓶內,謂之回魚箸。或下小定、大定,或相媳婦與不相。

  若相媳婦,即男家親人或婆往女家看中,即以釵子插冠中,謂之插釵子;或不入意,即留一兩端綵段,與之壓驚,則此親不諧矣。其媒人有數等,上等戴蓋頭,著紫背子,說官親宮院恩澤;中等戴冠子,黃包髻背子,或只繫裙手,把青涼傘兒,皆兩人同行。

  下定了,即旦望媒人傳語。遇節序,即以節物頭面羊酒之類追女家,隨家豐儉。女家多回巧作之類。次下財禮,次報成結日子。次過大禮,先一日,或是日早,下催妝冠帔花粉,女家回公棠花襆頭之類。

  前一日,女家先來掛帳,鋪設房臥,謂之鋪房。女家親人有茶酒利市之類。至迎娶日,兒家以車子或花簷子發迎客,引至女家門。女家管待迎客,與之綵段,作樂催妝上車,簷從人未肯起,炒咬利市,謂之起簷子,與了然後行。

  迎客先回至兒家門,從人及兒家人乞覓利市錢物花紅等,謂之欄門。新婦下車子,有陰陽人執鬥,內盛谷豆錢果草節等咒祝,望門而撒,小兒輩爭拾之,謂之撒穀豆,俗云厭青羊等殺神也。

  新人下車簷,踏青布條或氈席,不得踏地,一人捧鏡倒行,引新人跨鞍驀草及秤上過。入門,於一室內當中懸帳,謂之從虛帳;或只徑入房中坐於床上,亦謂之坐富貴

  其送女客,急三盞而退,謂之走送。眾客就筵三杯之後,婿具公掌花勝簇面,於中堂升一榻,上置椅子,謂之高坐。先媒氏請,次姨氏或妗氏請,各斟一杯飲之,次丈母請,方下坐。

  新人門額,用綵一段,碎裂其下,橫抹掛之。婿入房,即眾爭扯小片而去,謂之利市繳門紅。婿於床前請新婦出,二家各出綵段,綰一同心,謂之牽巾

  男掛於笏,婦搭於手,男倒行出,面皆相向。至家廟前參拜畢,女復倒行,扶入房講拜,男女各爭先後對拜畢。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坐,婦女以金錢綵菓散擲,謂之撒帳

  男左女右,留少頭髮,二家出匹段、釵子、木梳、頭梳之類,謂之合髻。然後用兩盞以綵結連之,互飲一盞,謂之交杯酒

  飲訖擲盞,並花冠子於床下,盞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則眾喜賀。然後掩帳訖。宮院中即親隨人抱女婿去,已下人家即行出房,參謝諸親,復就坐飲酒散後。

  次日五更,用一卓盛鏡臺鏡子於其上,望上展拜,謂之新婦拜堂。次拜尊長親戚,各有綵段巧作鞋枕等為獻,謂之賞賀。尊長則復換一疋回之,謂之答賀。婿往參婦家,謂之拜門。有力能趣辦,次日即往,謂之復面拜門,不然,三日七日皆可,賞賀亦如女家之禮。

  酒散,女家具皷吹從物,迎婿還家,三日,女家送綵段油蜜蒸餅,謂之蜜和油蒸餅。其女家來作會,謂之煖女。七日則取女歸,盛送綵段頭面與之,謂之洗頭。一月則大會相慶,謂之滿月。自此以後,禮數簡矣。

書名:《東京夢華錄》
作者:宋朝孟元老

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漢文」諂諛以干利(說苑‧君道)漢 劉向

               《諂諛以干利》

   晏子沒,十有七年。景公飲諸大夫酒,公射出質,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

   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於今十有七年,未嘗聞吾過、不善。今射出質,而唱善者若出一口!」

   弦章對曰:「此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顏色。然而有一焉。臣聞之:『君好之,則臣服之;君嗜之,則臣食之。』夫尺蠖食黃則其身黃,食蒼則其身蒼。君其猶有諂人言乎!」

   公曰:「善!今日之言,章為君,我為臣。」

   是時,海人入魚,公以五十乘賜弦章。弦章歸,魚乘塞途,撫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魚者也。昔者,晏子辭賞以正君,故過失之不掩。今諸臣諂諛以干利,故出質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輔於君未見於眾,而受若魚,是反晏子之義而順諂諛之慾也。」

   固辭魚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遺行也。」

           漢 劉向《說苑‧君道》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元散套」南呂一枝花(秋夜聞箏)元朝 班惟志

                    《一枝花套》秋夜聞箏

                    透疏簾 風搖揚柳陰
                    瀉長空 月轉梧桐影
                    冷雕盤 香銷金獸火
                    咽銅龍 漏滴玉壺冰
                             何處銀箏
          聲嘹嚦 雲霄應 逐輕風 過短櫺
        耳才聞天上仙韶 身疑在人間勝境
                           〈一枝花〉

               恰便似 濺石窟 寒泉亂湧
                      集瑤台 鸞鳳和鳴
                    走金盤 亂撒驪珠迸
                    嘶風駿偃 潛沼魚驚
                    天邊雁落 樹梢雲停
        早則是字樣分明 更那堪韻律關情
                 淒涼比漢昭君塞上琵琶
                 清韻如王子喬風前玉笙
                 悠揚似張君瑞月下琴聲

                            再聽 愈驚
         叮嚀一曲陽關令 感離愁 動別興
              萬事縈懷百樣增 一洗塵清
                             〈梁州〉

                 他那裡輕籠纖指冰弦應
                 俺這裡謾寫花箋錦字迎
                     越感起文園少年病
                是誰家玉卿 只恁般可憎
                 喚的人一枕蝴蝶夢兒醒
                               〈尾〉

                  元朝 班惟志(恕齋)

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三國魏 文」與山巨源絕交書_三國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

康白
   足下昔稱吾於穎川,吾嘗謂之知音。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間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屍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羶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吾昔讀書,得並介之人,或謂無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強。今空語同知有達人,無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內不失正,與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老子、莊周,吾之師也,親居賤職;柳下惠、東方朔,達人也,安乎卑位。吾豈敢短之哉!又仲尼兼愛,不羞執鞭;子文無慾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濟物之意也。所謂達能兼善而不渝,窮則自得而無悶。

   以此觀之,故堯、舜之君世,許由之岩棲,子房之佐漢,接輿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數君,可謂能遂其志者也。

   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動,各附所安。故有處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論。且延陵高子臧之風,長卿慕相如之節,志氣所托,不可奪也。

   吾每讀尚子平、台孝威傳,慨然慕之,想其為人。少加孤露,母兄見驕,不涉經學。性復疏懶,筋駑肉緩,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癢,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轉,乃起耳。

   又縱逸來久,情意傲散,簡與禮相背,懶與慢相成,而為儕類見寬,不功其過。

   又讀《莊》《老》,重增其放。故使榮進之心日頹,任實之情轉篤。此由禽鹿,少見馴育,則服從教制;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蹈湯火;雖飾以金鑣,飧以嘉肴,逾思長林而志在豐草也。

   阮嗣宗口不論人過,吾每師之,而未能及。至性過人,與物無傷,唯飲酒過差耳。至為禮法之士所繩,疾之如仇,幸賴大將軍保持之耳。

   以不如嗣宗之賢,而有慢馳之闋;又不識人情,暗於機宜;無萬石之慎,而有好盡之累,久與事接,疵釁日興,雖欲無患,其可得乎?

   又人倫有禮,朝庭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臥喜晚起,而當關呼之不置,一不堪也。

   抱琴行吟,弋鉤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動,二不堪也。危坐一時,痺不得搖,性復多蝨,把搔無已,而當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四不堪也。

   不喜弔喪,而人道以此為重,己未見恕者所怨,至欲見中傷者;雖瞿然自責,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順俗,則詭故不情,亦終不能獲無咎無譽,如此五不堪也。

   不喜俗人,而當與之共事,或賓客盈坐,鳴聲聒耳,囂塵臭處,千變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煩,而官事鞅掌,機務纏其心,世故繁其慮,七不堪也。

   又每非湯、武而薄周、孔,在人間不止此事,會顯世教所不容,此其甚不可一也。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而發,此甚不可二也。

   以促中小心之性,統此九患,不有外難,當有內病,寧可久處人間邪?

   又聞道士遺言,餌術、黃精,令人久壽,意甚信之。遊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廢,安能捨其所樂,而從其所懼哉!

   夫人之相知,貴識其天性,因而濟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節也。仲尼不假蓋於子夏,護其短也。

   近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華子魚不強幼安以卿相。此可謂能相始終,真相知也。足下見直木必不可為輪,曲者不可為桷,蓋不欲以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

   故四民有業,各以得志為樂,唯達者為能通之,此足下度內耳。不可自見好章甫,強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養鴛雛以死鼠也。

   吾頃學養生之術,方外榮華,去滋味,游心於寂寞,以無為為貴,縱無九患,尚不顧足下所好者。

   又有心悶疾,頃轉增篤,私意自試,不能堪其所不樂。自卜已審,若道盡途窮則已耳。足下無事冤之,令轉於溝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歡,意常淒切。女年十三,男年八歲,未及成人,況復多病,顧此,如何可言。今但願守陋巷,教養子孫;時與親舊敘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願畢矣。

   足下若嬲之不置,不過欲為官得人,以益時用耳。足下舊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賢能也。若以俗人皆喜榮華,獨能離之,以此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

   然使長才廣度,無所不淹,而能不營,乃可貴耳。若吾多病困,欲離事自全,以保餘年,此真所乏耳。豈可見黃門而稱貞哉!

   若趣欲共登王途,期於相致,共為歡益,一旦迫之,必發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於此也。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獻之至尊,雖有區區之意,亦已疏矣。願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並以為別。嵇康白。

                 三國 嵇康

「三國魏 文」管蔡論_三國魏 嵇康

                 《管蔡論》

或問曰
   案記,管蔡流言,叛戾東都。周公征討,誅以凶逆,頑惡顯著,流名千載。且明父聖兄,曾不鑑凶愚於幼稚,覺無良之子弟,而乃使理亂殷之弊民,顯榮爵於藩國,使惡積罪成,終遇禍害。於理不通,心無所安。願聞其說。


答曰
   善哉子之問也。昔文武之用管蔡以實,周公之誅管蔡以權。權事顯,實理沉。故令時人全謂管蔡為頑凶,方為吾子論之。

   夫管蔡皆服教殉義,忠誠自然,是以文王列而顯之,發旦二聖,舉而任之,非以情親而相私也;乃所以崇德禮賢,濟殷弊民,綏輔武庚,以興頑俗,功業有績。

   故曠世不廢,名冠當時,列為藩臣。逮至武卒,嗣誦幼沖,周公踐政,率朝諸侯,思光前載,以隆王業。而管蔡服教,不達聖權,卒遇大變,不能自通。忠於乃心,思在王室,遂乃抗言率眾,欲除國患,翼存天子,甘心毀旦。斯乃愚誠憤發,所以徼禍也。

   成王大悟,周公顯復,一化齊俗,義以斷恩;雖內信如心,外體不立,稱兵叛亂,所惑者廣。是以隱忍授刑,流涕行誅,示以賞罰,不避親戚。榮爵所顯,必鍾盛德;戮撻所施,必加有罪。

   斯乃為教之正體,古今之明義也。管蔡雖懷忠抱誠,要為罪誅,罪誅已顯,不得復理。內必幽伏,罪惡遂章。幽章之路大殊,故令奕世未蒙發起。

   然論者承名信行,便以管蔡為惡,不知管蔡之惡,乃所以令三聖為不明也。若三聖未為不明,則聖不佑惡而任頑凶。不容於明世,則管蔡無取私於父兄,而見任必以忠良,則二叔故為淑善矣。

   今若本三聖之用明思顯,授之實理,推忠賢之暗權,論為國之大紀,則二叔之良乃顯,三聖之用也有以,流言之故有緣,周公之誅是矣。且周公居攝,邵公不悅。

   推此言之,則管蔡懷疑,未為不賢,而忠賢可不達權;三聖未為用惡,而周公不得不誅。若此,三聖所用信良,周公之誅得宜,管蔡之心見理。爾乃大義得通,外內兼敘,無相伐負者,則時論亦得釋然而大解也。

                 三國 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