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宋詞」釵頭鳳_宋朝 唐婉

             《釵頭鳳》

           世情薄 人情惡
          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 淚痕殘
                欲箋心事 
                獨語斜闌
                難 難 

           人成各 今非昨
          病魂曾似秋千索
           角聲寒 夜闌珊
                怕人尋問 
                咽淚妝歡
                瞞 瞞 

    宋朝 唐婉(陸游之妻)

紀事
《癸辛雜識》
放翁初娶唐閎女,乃其母夫人之姑侄,伉儷相得而不悅於其母,母逼令出之。初為別館而時往暗會,母知而掩之,事不得隱,乃絕之。
唐後改適同郡宗子士程,曾以春日出遊,相遇於禹跡寺南之沈氏園,唐遣至酒餚,陸悵然久之,為題《釵頭鳳》於園壁,時紹興乙亥歲也。
陸居鑑湖之三山,晚歲每入城,必登寺眺望,曾賦二絕云:「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飛眠;此身行作嵇山土,猶弔遺踪一悵然。」
又云:「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無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蓋慶元乙未歲也。
《耆舊續聞》:唐氏見《釵頭鳳》而和之。未幾,怏怏而卒,聞者愴然。

箋:ㄐ一ㄢ
闌:ㄌㄢˊ
咽:一ㄢ
癸:ㄍㄨㄟˇ
閎:ㄏㄨㄥˊ
悵:ㄔㄤˋ
亥:ㄏㄞˋ
眺:ㄊ一ㄠˋ
嵇:ㄐ一
耆:ㄑ一ˊ
怏:一ㄤˋ
卒:ㄗㄨˊ
愴:ㄔㄨㄤˋ

「宋詞」釵頭鳳_宋朝 陸游

             《釵頭鳳》

           紅酥手 黃藤酒
          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 歡情薄
                一懷愁恨 
                幾年離索
                錯 錯 

           春如舊 人空瘦
          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 閒池閣
                山盟雖在 
                錦書難託
                莫 莫 

               宋朝 陸游

詞評
毛子晉云:放翁詠《釵頭鳳》一事,孝義兼摯,更有一種啼笑不敢之情於筆墨之外,令人不能竟讀。

浥:一ˋ
鮫:ㄐ一ㄠ
綃:ㄒ一ㄠ

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宋詞」搗練子_南唐 李煜

               《搗練子》

                  深院靜
                  小庭空
          斷續寒砧斷續風

          無奈夜長人不寐
          數聲和月到簾櫳

           南唐後主 李煜

砧:ㄓㄣ
煜:ㄩˋ

「宋詞」十六字令_宋朝 蔡伸

             《十六字令》

                      天
          休使圓蟾照客眠
                  人何在
              桂影自嬋娟

               宋朝 蔡伸

蟾:ㄔㄢˊ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新詩」島上夜_楊喚

《島上夜》

童話般的夜啊
閃動無數隻燈的眼睛

不是失眠
我是在透明的夢裡醒著
聽列車載著黑夜
迎向金色的黎明

如秋天
鮮紅色的果實
島上夜
正孕育我們的返家夢

如荳蔻年華的少女
青春嫣紅的臉龐
島上夜
成熟著明日的風景

楊喚(1930-1954,大陸-台灣)

註:詞句略有不同,非原作。

「新詩」十四行_西西

《十四行》

許久沒有讀我的詩了 你說
因為我不再寫 寫了
又能如何
如有什麼是我能掌握
也僅是文字
既然你喜歡
我就把心事化成十四行協奏曲

你是起興 我承應
你婆娑而舞 任我俯仰以嬉
隨而立定 轉變
如我真相信文字
陳套的喜劇
我可也不能相信人生的未完結
竟是詫異的圓滿

西西(1938-,香港)

註:排版與詞句略有不同,非原作。

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唐詞」梧桐影_唐朝 呂巖

               《梧桐影》

                  落日斜  
                  秋風冷
          今夜故人來不來
          教人立盡梧桐影

               唐朝 呂巖

註:字洞賓,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世以為八仙之一

2010年8月29日 星期日

「宋詞」鷓鴣天_宋朝 晏幾道

            《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鍾
          當筵拼卻醉顏紅
          舞低楊葉樓心月
          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 憶相逢
          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賸把銀缸照
          猶恐相逢是夢中

             宋朝 晏幾道

詞評
晁補之曰:晏叔原不蹈襲人語,風度閒雅,自是一家,如「舞低楊葉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知此人必不生於三家村中者。(《侯鯖錄》
《雪浪齋日記》:晏叔原工於小詞,「舞低楊葉」二句,不愧六朝宮掖體。
《野客叢書》:晏叔原今宵二句,蓋出於老杜「夜闌更秉燭,相對於夢寐」。
陳亦峰曰:後段曲折深婉,自有豔詞,更不得不讓伊獨步。視永叔之「笑問鴛鴦二字怎生書,倚闌無緒更兜鞋」等句,雅俗判然矣。

三家村:偏遠的小鄉村。
筵:一ㄢˊ
鯖:ㄑ一ㄥ
掖:一ㄝˋ
闌:ㄌㄢˊ
矣:一ˇ

「新詩」美麗與哀愁_張錯

《美麗與哀愁》

似乎有一顆透明的眼淚
在掉與未掉
能與不能間
悄然為了某一時刻深情傾注
眼神之美麗
而輕輕落下

而我更明白生命中
唯一的哀愁
竟是在有限可能裡
發現其本身全然不可能事實

猶如某個大雨滂沱的午後
任何姿態的擁抱均是徒然
任何終身的私訂均是空言
唯有在猝然而來的寒顫裡
才會憶起
恍若曾有某一秋夜
雙唇間的餘溫猶在
午夜夢醒淚痕點點
至於過往
輕偎低傍旖旎氣息
似乎已被雨後晚風
緩慢而永恆地拂散

彷彿在生命無盡的嬗變裡
陰雨與晴天
展望與追悔
能與不可能
還有那些從未消失
美麗與哀愁

張錯(1943-,大陸-台灣)

註:排版與詞句略有不同,非原作。

2010年8月23日 星期一

「宋詞」天仙子_宋朝 張先

            《天仙子》

          水調數聲持酒聽
          午醉醒來愁未醒
          送春春去幾時回
           晚臨鏡 傷流景
          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暝
          雲破月來花弄影
          重重簾幕密遮燈
           風不定 人初靜
          明日落紅應滿徑

               宋朝 張先

詞評
《古今詩話》:
客謂子野曰:「人稱君為張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也。』」
張曰:「何不目為張三影?余平生之詞:『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擲起簾押捲花影、柳堤無人墜飛絮無影』,為得意之句。」

《高齋詩話》:子野有詩云:「『浮萍斷處見山影、雲破月來花弄影、隔牆送過秋千影』,世謂張三影。」

《苕溪漁隱叢話》:「以《古今詩話》所載三影為勝。子野真好弄『影』字。」

《人間詞話》:「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苕:ㄊ一ㄠˊ

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宋詞」青玉案_宋朝 辛棄疾

            《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 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蕭聲動 
                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宋朝 辛棄疾

詞評
《人間詞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北宋 晏殊),此第一境界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北宋 歐陽永叔),此第二境界也。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南宋 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
另:我的想法跟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作者)完全不同

我個人認為,追求學問:
第一、初級境界應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北宋 歐陽永叔)
第二、進階境界應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南宋 辛幼安)
第三、最高境界則為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北宋 晏殊)

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宋詞」卜算子_宋朝 蘇軾

               《卜算子》

              缺月掛疏桐 
              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 
              缥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 
              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 
              寂寞沙洲冷

               宋朝 蘇軾

詞評
黃山谷云:「語意高妙,似非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數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熟能到此?」
鄭文焯:「此亦有所感觸,不必附會溫都監女故事,自成馨逸(手批《東坡樂府》。)」

紀事
《女紅餘志》「惠州溫氏女超超,年及笄,不肯字人。聞東坡至,喜曰:『我婿也。』日徘徊窗外,聽公吟詠,覺則亟去。東坡知之,乃曰:『吾將呼五郎與子為婣。』及東坡渡海歸,超超已卒,葬於沙際,公因作《卜算子》云云。按詞為詠雁,當別有寄託,何得以俗情傅會也。」

焯:ㄓㄨㄛˊ
笄:ㄐ一
亟:ㄐ一ˊ
婣:一ㄣ,同「姻」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小說」儒林外史_清代 吳敬梓(三)

                 《儒林外史》

   馬二先生起身出來,因略歇了一歇腳,就又往上走。過這一條街,上面無房子了,是極高的個山崗,一步步上去,走到山崗上,左邊望著錢塘江,明明白白。

   那日江上無風,水平如鏡,過江的船,船上有轎子,都看得十分清楚。

   再走上些,右邊又看得見西湖、雷峰一帶,湖心亭都望見。那西湖裏打魚船,一個一個,如小鴨子浮在水面。

註:排版與詞句略有不同,非原作。

「小說」老殘遊記_清代 劉鶚

                《老殘遊記》

   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宮僧樓與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裏面,彷彿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似的。

   正在嘆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望去,誰知那大明湖業已澄清同鏡子一般。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裏,顯得明白。那樓臺樹木,分外光彩,覺得比上頭千佛山還要好看、清楚。

   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卻有一叢蘆葦,密密遮住。現在正是開花的時候,一片白花映著帶水氣的斜陽,好似一條紛紅絨毯,做了上下兩座山的墊子,實在奇絕。

註:排版與詞句略有不同,非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