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明文」小洋_明朝 王思任

                 《小洋》

   由惡溪登括蒼,舟行一尺,水皆汙也。天為山欺,水求石放,至小洋而眼門一辟。

   吳閎仲送我,挈睿孺出船口,席坐引白,黃頭郎以棹歌贈之,低頭呼盧,俄而驚視,各大叫,始知顏色不在人間也。又不知天上某某名何色,姑以人間所有者仿佛圖之。

   落日含半規,如胭脂初從火出。溪西一帶山,俱似鸚鵡綠,鴉背青,上有猩紅雲五千尺,開一大洞,逗出縹天,映水如繡鋪赤瑪瑙。

   日益曶,沙灘色如柔藍懈白,對岸沙則蘆花月影,忽忽不可辨識。山俱老瓜皮色。又有七八片碎剪鵝毛霞,俱黃金錦荔,堆出兩朵雲,居然晶透葡萄紫也。又有夜嵐數層鬥起,如魚肚白,突入出爐銀紅中,金光煜煜不定。

   蓋是際,天地山川,雲霞日彩,烘蒸鬱襯,不知開此大染局作何制。意者,妒海蜃,淩阿閃,一漏卿麗之華耶?將亦謂舟中之子,既有蕩胸決眥之解,嘗試假爾以文章,使觀其時變乎?何所遘之奇也!

   夫人間之色僅得其五,五色互相用,衍至數十而止,焉有不可思議如此其錯綜幻變者!

   曩吾稱名取類,亦自人間之物而色之耳,心未曾通,目未曾睹,不得不以所睹所通者,達之於口而告於人;然所謂仿佛圖之,又安能仿佛以圖其萬一也!嗟呼,不觀天地之富,豈知人間之貧哉!

                明朝 王思任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書帖」快雪時晴帖、積雪凝寒帖、適得帖_晉朝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羲之頓首
                    快雪時晴 佳想安善
                      未果為結 力不次
                  王羲之頓首 山陰張侯


                        《積雪凝寒帖》

                計與足下別 廿六年於今
                    雖時書問 不解闊懷
              省足下先後二書 但增歎慨
              頃積雪凝寒 五十年中所無
   想頃如常 冀來夏秋間 或復得足下問耳
                    比者悠悠 如何可言


                            《適得帖》

                      適得書 知足下問
                      吾欲中冷 甚憒憒
          向宅上靜佳眠 都不知足下來門
               甚無意 恨不蹔面 王羲之

                          晉朝 王羲之

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晉詩」思吳江歌_晉朝 張翰

           《思吳江歌》

  秋分起兮佳景時 吳江水兮鱸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歸 恨難得兮仰天悲

            晉朝 張翰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宋文」娶婦.東京夢華錄 北宋 孟元老


                  《娶婦》

  凡娶媳婦,先起草帖子,兩家允許,然後起細帖子。序三代名諱,議親人有服親田產官職之類。

  次簷許口酒,以絡盛酒瓶,裝以大花八朵、羅絹生色或銀勝八杖,又以花紅繳詹上,謂之繳簷紅,與女家。女家以淡水二瓶,活魚三五個,箸一雙,悉送在原酒瓶內,謂之回魚箸。或下小定、大定,或相媳婦與不相。

  若相媳婦,即男家親人或婆往女家看中,即以釵子插冠中,謂之插釵子;或不入意,即留一兩端綵段,與之壓驚,則此親不諧矣。其媒人有數等,上等戴蓋頭,著紫背子,說官親宮院恩澤;中等戴冠子,黃包髻背子,或只繫裙手,把青涼傘兒,皆兩人同行。

  下定了,即旦望媒人傳語。遇節序,即以節物頭面羊酒之類追女家,隨家豐儉。女家多回巧作之類。次下財禮,次報成結日子。次過大禮,先一日,或是日早,下催妝冠帔花粉,女家回公棠花襆頭之類。

  前一日,女家先來掛帳,鋪設房臥,謂之鋪房。女家親人有茶酒利市之類。至迎娶日,兒家以車子或花簷子發迎客,引至女家門。女家管待迎客,與之綵段,作樂催妝上車,簷從人未肯起,炒咬利市,謂之起簷子,與了然後行。

  迎客先回至兒家門,從人及兒家人乞覓利市錢物花紅等,謂之欄門。新婦下車子,有陰陽人執鬥,內盛谷豆錢果草節等咒祝,望門而撒,小兒輩爭拾之,謂之撒穀豆,俗云厭青羊等殺神也。

  新人下車簷,踏青布條或氈席,不得踏地,一人捧鏡倒行,引新人跨鞍驀草及秤上過。入門,於一室內當中懸帳,謂之從虛帳;或只徑入房中坐於床上,亦謂之坐富貴

  其送女客,急三盞而退,謂之走送。眾客就筵三杯之後,婿具公掌花勝簇面,於中堂升一榻,上置椅子,謂之高坐。先媒氏請,次姨氏或妗氏請,各斟一杯飲之,次丈母請,方下坐。

  新人門額,用綵一段,碎裂其下,橫抹掛之。婿入房,即眾爭扯小片而去,謂之利市繳門紅。婿於床前請新婦出,二家各出綵段,綰一同心,謂之牽巾

  男掛於笏,婦搭於手,男倒行出,面皆相向。至家廟前參拜畢,女復倒行,扶入房講拜,男女各爭先後對拜畢。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坐,婦女以金錢綵菓散擲,謂之撒帳

  男左女右,留少頭髮,二家出匹段、釵子、木梳、頭梳之類,謂之合髻。然後用兩盞以綵結連之,互飲一盞,謂之交杯酒

  飲訖擲盞,並花冠子於床下,盞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則眾喜賀。然後掩帳訖。宮院中即親隨人抱女婿去,已下人家即行出房,參謝諸親,復就坐飲酒散後。

  次日五更,用一卓盛鏡臺鏡子於其上,望上展拜,謂之新婦拜堂。次拜尊長親戚,各有綵段巧作鞋枕等為獻,謂之賞賀。尊長則復換一疋回之,謂之答賀。婿往參婦家,謂之拜門。有力能趣辦,次日即往,謂之復面拜門,不然,三日七日皆可,賞賀亦如女家之禮。

  酒散,女家具皷吹從物,迎婿還家,三日,女家送綵段油蜜蒸餅,謂之蜜和油蒸餅。其女家來作會,謂之煖女。七日則取女歸,盛送綵段頭面與之,謂之洗頭。一月則大會相慶,謂之滿月。自此以後,禮數簡矣。

書名:《東京夢華錄》
作者:宋朝孟元老

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漢文」諂諛以干利(說苑‧君道)漢 劉向

               《諂諛以干利》

   晏子沒,十有七年。景公飲諸大夫酒,公射出質,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

   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於今十有七年,未嘗聞吾過、不善。今射出質,而唱善者若出一口!」

   弦章對曰:「此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顏色。然而有一焉。臣聞之:『君好之,則臣服之;君嗜之,則臣食之。』夫尺蠖食黃則其身黃,食蒼則其身蒼。君其猶有諂人言乎!」

   公曰:「善!今日之言,章為君,我為臣。」

   是時,海人入魚,公以五十乘賜弦章。弦章歸,魚乘塞途,撫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魚者也。昔者,晏子辭賞以正君,故過失之不掩。今諸臣諂諛以干利,故出質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輔於君未見於眾,而受若魚,是反晏子之義而順諂諛之慾也。」

   固辭魚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遺行也。」

           漢 劉向《說苑‧君道》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元散套」南呂一枝花(秋夜聞箏)元朝 班惟志

                    《一枝花套》秋夜聞箏

                    透疏簾 風搖揚柳陰
                    瀉長空 月轉梧桐影
                    冷雕盤 香銷金獸火
                    咽銅龍 漏滴玉壺冰
                             何處銀箏
          聲嘹嚦 雲霄應 逐輕風 過短櫺
        耳才聞天上仙韶 身疑在人間勝境
                           〈一枝花〉

               恰便似 濺石窟 寒泉亂湧
                      集瑤台 鸞鳳和鳴
                    走金盤 亂撒驪珠迸
                    嘶風駿偃 潛沼魚驚
                    天邊雁落 樹梢雲停
        早則是字樣分明 更那堪韻律關情
                 淒涼比漢昭君塞上琵琶
                 清韻如王子喬風前玉笙
                 悠揚似張君瑞月下琴聲

                            再聽 愈驚
         叮嚀一曲陽關令 感離愁 動別興
              萬事縈懷百樣增 一洗塵清
                             〈梁州〉

                 他那裡輕籠纖指冰弦應
                 俺這裡謾寫花箋錦字迎
                     越感起文園少年病
                是誰家玉卿 只恁般可憎
                 喚的人一枕蝴蝶夢兒醒
                               〈尾〉

                  元朝 班惟志(恕齋)

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三國魏 文」與山巨源絕交書_三國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

康白
   足下昔稱吾於穎川,吾嘗謂之知音。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間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屍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羶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吾昔讀書,得並介之人,或謂無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強。今空語同知有達人,無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內不失正,與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老子、莊周,吾之師也,親居賤職;柳下惠、東方朔,達人也,安乎卑位。吾豈敢短之哉!又仲尼兼愛,不羞執鞭;子文無慾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濟物之意也。所謂達能兼善而不渝,窮則自得而無悶。

   以此觀之,故堯、舜之君世,許由之岩棲,子房之佐漢,接輿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數君,可謂能遂其志者也。

   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動,各附所安。故有處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論。且延陵高子臧之風,長卿慕相如之節,志氣所托,不可奪也。

   吾每讀尚子平、台孝威傳,慨然慕之,想其為人。少加孤露,母兄見驕,不涉經學。性復疏懶,筋駑肉緩,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癢,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轉,乃起耳。

   又縱逸來久,情意傲散,簡與禮相背,懶與慢相成,而為儕類見寬,不功其過。

   又讀《莊》《老》,重增其放。故使榮進之心日頹,任實之情轉篤。此由禽鹿,少見馴育,則服從教制;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蹈湯火;雖飾以金鑣,飧以嘉肴,逾思長林而志在豐草也。

   阮嗣宗口不論人過,吾每師之,而未能及。至性過人,與物無傷,唯飲酒過差耳。至為禮法之士所繩,疾之如仇,幸賴大將軍保持之耳。

   以不如嗣宗之賢,而有慢馳之闋;又不識人情,暗於機宜;無萬石之慎,而有好盡之累,久與事接,疵釁日興,雖欲無患,其可得乎?

   又人倫有禮,朝庭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臥喜晚起,而當關呼之不置,一不堪也。

   抱琴行吟,弋鉤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動,二不堪也。危坐一時,痺不得搖,性復多蝨,把搔無已,而當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四不堪也。

   不喜弔喪,而人道以此為重,己未見恕者所怨,至欲見中傷者;雖瞿然自責,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順俗,則詭故不情,亦終不能獲無咎無譽,如此五不堪也。

   不喜俗人,而當與之共事,或賓客盈坐,鳴聲聒耳,囂塵臭處,千變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煩,而官事鞅掌,機務纏其心,世故繁其慮,七不堪也。

   又每非湯、武而薄周、孔,在人間不止此事,會顯世教所不容,此其甚不可一也。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而發,此甚不可二也。

   以促中小心之性,統此九患,不有外難,當有內病,寧可久處人間邪?

   又聞道士遺言,餌術、黃精,令人久壽,意甚信之。遊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廢,安能捨其所樂,而從其所懼哉!

   夫人之相知,貴識其天性,因而濟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節也。仲尼不假蓋於子夏,護其短也。

   近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華子魚不強幼安以卿相。此可謂能相始終,真相知也。足下見直木必不可為輪,曲者不可為桷,蓋不欲以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

   故四民有業,各以得志為樂,唯達者為能通之,此足下度內耳。不可自見好章甫,強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養鴛雛以死鼠也。

   吾頃學養生之術,方外榮華,去滋味,游心於寂寞,以無為為貴,縱無九患,尚不顧足下所好者。

   又有心悶疾,頃轉增篤,私意自試,不能堪其所不樂。自卜已審,若道盡途窮則已耳。足下無事冤之,令轉於溝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歡,意常淒切。女年十三,男年八歲,未及成人,況復多病,顧此,如何可言。今但願守陋巷,教養子孫;時與親舊敘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願畢矣。

   足下若嬲之不置,不過欲為官得人,以益時用耳。足下舊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賢能也。若以俗人皆喜榮華,獨能離之,以此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

   然使長才廣度,無所不淹,而能不營,乃可貴耳。若吾多病困,欲離事自全,以保餘年,此真所乏耳。豈可見黃門而稱貞哉!

   若趣欲共登王途,期於相致,共為歡益,一旦迫之,必發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於此也。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獻之至尊,雖有區區之意,亦已疏矣。願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並以為別。嵇康白。

                 三國 嵇康

「三國魏 文」管蔡論_三國魏 嵇康

                 《管蔡論》

或問曰
   案記,管蔡流言,叛戾東都。周公征討,誅以凶逆,頑惡顯著,流名千載。且明父聖兄,曾不鑑凶愚於幼稚,覺無良之子弟,而乃使理亂殷之弊民,顯榮爵於藩國,使惡積罪成,終遇禍害。於理不通,心無所安。願聞其說。


答曰
   善哉子之問也。昔文武之用管蔡以實,周公之誅管蔡以權。權事顯,實理沉。故令時人全謂管蔡為頑凶,方為吾子論之。

   夫管蔡皆服教殉義,忠誠自然,是以文王列而顯之,發旦二聖,舉而任之,非以情親而相私也;乃所以崇德禮賢,濟殷弊民,綏輔武庚,以興頑俗,功業有績。

   故曠世不廢,名冠當時,列為藩臣。逮至武卒,嗣誦幼沖,周公踐政,率朝諸侯,思光前載,以隆王業。而管蔡服教,不達聖權,卒遇大變,不能自通。忠於乃心,思在王室,遂乃抗言率眾,欲除國患,翼存天子,甘心毀旦。斯乃愚誠憤發,所以徼禍也。

   成王大悟,周公顯復,一化齊俗,義以斷恩;雖內信如心,外體不立,稱兵叛亂,所惑者廣。是以隱忍授刑,流涕行誅,示以賞罰,不避親戚。榮爵所顯,必鍾盛德;戮撻所施,必加有罪。

   斯乃為教之正體,古今之明義也。管蔡雖懷忠抱誠,要為罪誅,罪誅已顯,不得復理。內必幽伏,罪惡遂章。幽章之路大殊,故令奕世未蒙發起。

   然論者承名信行,便以管蔡為惡,不知管蔡之惡,乃所以令三聖為不明也。若三聖未為不明,則聖不佑惡而任頑凶。不容於明世,則管蔡無取私於父兄,而見任必以忠良,則二叔故為淑善矣。

   今若本三聖之用明思顯,授之實理,推忠賢之暗權,論為國之大紀,則二叔之良乃顯,三聖之用也有以,流言之故有緣,周公之誅是矣。且周公居攝,邵公不悅。

   推此言之,則管蔡懷疑,未為不賢,而忠賢可不達權;三聖未為用惡,而周公不得不誅。若此,三聖所用信良,周公之誅得宜,管蔡之心見理。爾乃大義得通,外內兼敘,無相伐負者,則時論亦得釋然而大解也。

                 三國 嵇康

2011年8月14日 星期日

「明文」漢書下酒(笑史)明朝 馮夢龍

                《漢書下酒》

   蘇子美豪放好飲,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讀書,以一斗為率。公密覘之,蘇讀《漢書·張良傳》,至良與客狙擊秦皇帝,撫掌曰:「惜乎擊之不中!」遂滿引一大白。

   又讀至良曰「始臣起自下邳,與上會於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撫案曰:「君臣相遇,其難如此!」復舉一大白。公笑曰:「有如此下物,一斗不足多也。」

      明朝 馮夢龍《笑史》佻達部第十一

「明文」訛言(笑史)明朝 馮夢龍

                 《訛言》

   至元丁醜六月,民間謠言朝廷將采童男女以授韃靼為奴婢,且俾父母護送交割。自中原至江南,人家男女年十二三以上,便為婚嫁,擾擾十餘日方息。吳僧柏子庭有詩戲之曰:「一封丹詔未為真,三杯淡酒便成親。夜來明月樓頭望,惟有嫦娥不嫁人。」

   隆慶戊辰,有私閹火者,名張朝,假傳奉旨,來浙直選宮女。一時驚婚者眾,輿人廚人,無從顧覓。亦如至元故事。有人改子庭詩云:「抵關內使未為真,何必三杯便做親。夜來明月樓頭望,嚇得篰娥要嫁人。」

   又論言並選寡婦伴送入京,於是孀居無老少皆從人。有守制數十年,不得已亦再適。又有人為詩曰:「大男小女不須愁,富貴貧窮錯對頭。堪笑一班貞節婦,也隨飛詔去風流。」

       明朝 馮夢龍《笑史》謬誤部第五

「明文」食人(笑史)明朝 馮夢龍

                  《食人》

   朱粲有眾二十八萬,剽掠漢淮間。軍中乏食,教士卒烹婦人嬰兒啖之,曰:「肉之美者,無過於人。但使他國有人,何憂於餒?」置揭磨寨,以人為糧。及降唐,段確乘醉侮粲曰:「聞卿好啖人,人作何味?」粲曰:「啖醉人,正如糟彘肉耳。」遂殺確,烹食之。

   唐張茂昭為節鎮,頻吃人肉。及除統軍到京,班中問曰:「聞尚書在鎮,好食人肉,虛實?」茂昭笑曰:「人肉腥而且澀,爭堪吃?」

   靖康丙午歲,金狄亂華,六七年間,山東、京西、淮南等路,荊榛千里,米斗至數千錢,且不可得。盜賊、官兵以至民居,更互相食,人肉之價,賤於犬豕,肥壯者一枚不過十五錢,全軀暴以為臘。

   登州范溫率忠義之人汛海到錢塘,有持至行在充食。老瘦男子,謂之「饒把火」。婦人少艾者,名之為「美羊」。小兒呼為「和骨爛」,又通目為「兩腳羊」。兵荒之慘,即此三條已不忍道。彼無識狂生,少不得志,輒拍幾思亂,何哉?

      明朝 馮夢龍《笑史》鷙忍部第十六


通目:猶「通稱」。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淮水》:「然則濮水,即沙水之兼稱,得夏肥之通目矣。」

宋 莊季裕《雞肋編》卷:「婦人少艾者,名為『不羨羊』,小兒呼為『和骨爛』,又通目為『兩腳羊』。」

2011年8月13日 星期六

「明文」魯學士祝壽(笑史)明朝 馮夢龍

               《魯學士祝壽》

   趙司成永,號類庵,京師人。一日過魯學士鐸邸,魯曰:「公何之?」趙曰:「憶今日為西涯先生誕辰,將往壽也。」魯問:「公何以為贄?」趙曰:「帕二方。」魯曰:「吾贄亦應如之。」

   入啟笥,無有,躊躕良久,憶裡中曾饋有枯魚,令家人取之。家人報已食,僅存其半。魯公度家無他物,即以其半與趙俱往稱祝。西涯烹魚沽酒以飲二公,歡甚,即事倡和而罷。

   古以束修為禮之至薄,若枯魚而止半,太不成文矣。子猶曰:西涯公亦不全靠魯學士祝儀。

        明朝 馮夢龍《笑史》貧儉部第十三

「明文」廚娘(笑史)明朝 馮夢龍

                 《廚娘》

   中都下戶每生女,則愛護如捧璧。甫長成,則隨其姿質教以藝業,用備士大夫采擇。其名目不一,有所謂身邊人、本事人、供過人、針線人、堂前人、雜劇人、拆洗人、琴童、棋童、廚娘等項。就中廚娘最為下色,然非極富貴之家,必不可用。

   寶佑中,有太守某者,奮身寒素,不改儒風。偶奉祀居裏,飲饌粗率,忽念昔留某官處,庖膳出京都廚娘,調羹極可口。有便介如京,謾作承受人書,托以物色,費不屑較。

   未幾,承受人複書曰:「得之矣,其人年可二十餘,近回自府第,有容藝,能書算,旦夕遣以詣直。」不旬月,果至。

   初憩五里時,遣腳夫先申狀來,乃其親筆也。字畫端楷,曆序「慶倖即日伏侍左右」,末「乞以四轎接取,庶成體面。」辭甚委曲,殆非庸女子可及。

   守為之破顏。及入門,容止循雅,翠襖紅裙,參視左右,乃退。守大過所望,少選,親朋集賀,廚娘亦遽致試廚之請。守曰:「未可展會,明日且具常食。」廚娘請食菜品資次,守書以示之。

   廚娘謹奉旨,舉筆硯具物料,內羊頭簽五分,各用羊首十個,蔥齏五碟,合用五十斤,他物稱是。守固疑其妄,然未欲遽示以儉鄙,姑從之,而密覘其所用。

   翌旦,廚娘發行奩,取鍋、姚、盂、勺、湯盤之屬,令小婢先捧以行,燦爛耀目,皆黃白所為,大約已該五、七十金。至如刀砧雜器,亦一一精緻。旁觀者嘖然。

   廚娘更團襖圍裙,銀索扳膊,掉臂而入,據坐胡床。徐起切抹批臠,方正慣熟,條理精通,真有運斤成風之勢。其治羊頭,灑置幾上,剔留臉肉,餘悉擲之地。

   眾問其故,廚娘曰:「此皆非貴人所食矣。」眾為拾頓他所。廚娘笑曰:「汝輩真狗子也。」眾雖怒,無語以答。

   其治蔥齏,取蔥輒微過湯沸,悉去須葉,視碟之大小,分寸而裁截之。又除其外數重,取心條之細,似齏之黃者,以淡酒醯浸漬,餘棄不惜。凡所供備,馨香脆美,濟楚細膩,難以盡其形容。食者舉箸無餘,俱各相顧稱好。

   既撤席,廚娘整襟再拜曰:「此日試廚,幸中各意,後須照例支犒。」守方檢例,廚娘曰:「豈非待檢例耶?」探囊取數幅紙以呈上,曰:「是昨在某官處所得支賜判單也。」

   守視之,其例每展會支賜或至三二百千,守破慳勉從,私歎曰:「吾輩力薄,此等廚娘,不宜常用。」不兩月,托故遣還。

       明朝 馮夢龍《笑史》汰侈部第十四

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宋詞」賀新郎(秋曉)宋朝 蔣捷

                      《賀新郎》秋曉

                         渺渺啼鴉了
           亙魚天 寒生峭嶼 五湖秋曉
        竹几一燈人做夢 嘶馬誰行古道
                    起搔首 窺星多少
    月有微黃籬無影 掛牽牛數朵青花小
                      秋太淡 添紅棗

                     愁痕倚賴西風掃
           被西風 翻催鬢鬒 與秋俱老
        舊院隔霜簾不卷 金粉屏邊醉倒
                    計無此 中年懷抱
    萬里江南吹簫恨 恨參差白雁橫天杪
                      煙未斂 楚山杳

                          宋朝 蔣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