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新詩」紙上的河流_李經藝

《紙上的河流》

雪白的河流
抵在盡頭

紅房子
黑驖壺
老巷口

春天慢慢微笑
冰涼的頭髮
站在身後
小小的歌兒
一直移動
女孩摸著沙岸
一個人走向深處

許多波濤
許多魚影
許多漂流

紙上的河流
神秘的決口

        李經藝 (1956-,大陸-泰國)

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More Sex Is Safer Sex?


    哈佛大學 Michael Kremer 教授有一篇論文提到:「如果每位擁有 2.25 位以下性伴侶的英國人,他們能夠增加更多的性伴侶,可能會延緩英國愛滋病的蔓延速度。」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Steven E. Landsburg 經濟學教授亦在 "The Unconventional Wisdom of Economics" 一書中提到,並支持這個論點。

    書中他以三人為例,我將它轉換成台灣版的說法。假設兩位男主角分別為天性保守的小明,玩咖小吳,還有天真善良的小美。

    小明跟小美都屬於那種對感情、性持保守態度的人,兩人認識之後,兩情相願、眉目傳情,雖然沒明說,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往來後,彼此都有默契在下個週末上完班後,一同渡過這個「美好且不一樣」的夜晚。但草食性動物的小明,始終猶豫不決是否該踏出這一步,到了那天還是失約了 (拒絕的理由還很笨拙,讓人一看便知),傷心的小美跑到平常絕不會去的地方買醉,認識了不該認識的小吳,就這樣糊里糊塗地跟舌燦蓮花的小吳發生一夜情。

    醒來之後很後悔,決定再不跟小吳見面/上床,也不理小明 (恨死他了!) 她又恢復過往的保守單身生活。只可惜就因為那一夜,她倒楣地染上性病,甚至愛滋病。


    當然了,主角也可以換成兩女一男,變成保守的小美在關鍵時刻拒絕了宅男小明,然後小明跑到夜店買醉,跟綽號叫做小花的女生發生關係,中獎的人換成小明。

    這也只是一個例子,但無論如何舉例,那兩位教授的意思都是一樣:「堅守清規戒律的男女,如果能『放輕鬆一點』,不要那麼ㄍㄧㄥ,偶爾跟人來一場美麗的邂逅,除了能延長自己的壽命外,還能對他人造成『外溢效益』,讓世界更加美好。」


Steven E. Landsburg 還為此理論,提出幾點強而有力 () 的論點:

1. 沒病的小明進入「市場」時,能提高所有人尋求安全性伴侶的機率。

    如果全世界的小明 (女版就是沒病的小美) 都能放輕鬆一點,性愛保守派能溫和地增加他們的性愛活動時,他們會對我們其他人提供很大的好處。因為當他們帶一位並未受感染的性伴侶回家時,他/她也就降低了這位性伴侶與其他較危險對象交往的機會,減少病毒蔓延的可能。


2. 但要是生性保守的小明/小美,就此中標呢?

    呃,雖然這是件令人難過且遺憾的事情,但相信大多數的小明/小美會選擇直接回家哭,不在外面亂跑,而是孤獨地待在家中就此死去 —— 死時順便將病毒帶走,而不是繼續散播愛滋病毒。

    所以了,如果註定今晚一定有人要倒大楣,「較佳」選擇是小明/小美,而非玩咖小吳/小花。因為小明/小美這種可憐人只會待在家裡悲泣自己的不幸然後默默地死去,成為歷史上的微小塵埃,不會帶累其他人的。但雜交高手小吳/小花可能在死去前,又讓其他二十人 (以上) 受感染。

    因此作者的理論為:請大家一定要多鼓勵性愛保守派的人們,放寬他們守身如玉的標準,多享受性愛。因為對己、對他人皆有益


    作者更說:讀者若是個偏執狂,降低愛滋病的盛行程度是你的目標,那麼你應該鼓勵小明/小美多做愛。不過若讀者是個明智的人,你的目標應是盡可能將性愛效益與愛滋病成本的差距,拉到最大 —— 那麼讀者應該多鼓勵小明/小美「竭盡全力多與人做愛」。

    另:那小明/小美有可能在發揮愛心的同時,卻不幸得病,這該怎麼辦呢?呃,為了大愛、大部分人的性命安危與健康利益著想,「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是一件光榮的事情。

    我覺得作者說的這個理論不太對。

    作者是說:性伴侶的公有溪流裡存在著許多污染者 (小吳與小花),而願意清理這條溪流的志工又太少所以這條公有溪流始終無法清澈。但如果越多的清流願意加入,並始終小心謹慎地挑選性伴侶,久而久之污濁的溪流會為之改觀。它會因每位乾淨有大愛的志工而更為潔淨。

    但我認為如果大部分的小明/小美都這麼做的話,不用多久,溪流會變得更加混濁,並且有更多人,處於更加不幸的處境。


    我忘了是哪個數學理論了。之前大學高年級時有上過某數學專題,教授於課堂中隨性略提過某定理,我認為可用於此處證明。但經過這麼久,我連名稱都記不起來了,想翻課本、Google 一下,查詢該定理也無法做到。我只記得那個定理的大概意思,而我針對上列溪流理論,將該數學定理用 "Relation And Order" 轉寫為下列數學假說:

    假設存在某集合,設為 A,其下有兩子集合,分別為 B CA 為「擁有自主性行為資格的所有人類」集合;B 為「性愛保守派人類」集合,代表人物為小明/小美;C 為「性愛放浪派人類」集合,代表人物為小吳/小花。

1. A = B C (「擁有自主性行為資格的所有人類」集合 =「性愛保守派人類」集合加上「性愛放浪派人類」集合的總和。)

2. B ∩ C =  ( B C 的交集為空集合。)

    意思很簡單:擁有自主性行為資格的人只能選邊站,看要當保守派,還是放浪派,不可能一人「同時」是性行為保守又放浪

A, A is a set. B, C A, A = B C and B ∩ C =


3. 我們假設性愛放浪派 (C) 裡,有一群人是性病/愛滋患者 (D),他們不是選擇在家裡、醫院裡乖乖等死,而是在未發病前繼續找人進行交換體液行為,「散播愉悅,散播病毒/死亡。」而跟他們發生性行為的人,極可能成為他們的一員

Suppose that S is a relation with AIDS, and there exists the subset D of C. For each element x of D, x belongs to the domain of S, then S[x] = {y: (x,y)S}

    如果小明/小美原本就是性愛保守派人士,他們之後也沒性情大變,呃,就是週末夜晚沒異性找時,寧可自私地選擇單獨在家裡寫沒人看的無聊網誌;而不是獨自或約同性好友們獨樂樂不如大家眾樂樂,一起到夜店找樂子/搞一夜情,為了大愛/全人類。=.= 那麼大體上,與 D "Relation/S" 的人,基本只會是 C 的人,B 集合的人很難受到污染。

S is a relation with AIDS, and D C. xD, xthe domain of S, then S[x] = {y: (x,y)S, for some yC}.

    但如果小明/小美,不管是轉性還是決心跟慈善團體的義工學習當好人做好事,跳進性伴侶公有領域河流裡,當一小股的清流。當大家都是積極地與他人做「親密交流」,不管是出自何種理由,楚河漢界很容易因為頻繁地 "Relation/S",而被打破。

    性愛保守派 (如今也不能說「保守」了) 也一起完蛋,不要說自己成為一股清流拯救他人免於性病/愛滋病毒的威脅,而是自己到後來極有可能被污染,整條河流幾乎成為黑色。
  
    我覺得這好像是「無限渲染」作用。如果某集合裡的所有元素,雖然大家都說要小心挑選性伴侶,但也是積極地 "Relation/S",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一起中獎,極少人能逃的過。用 "Equivalence Relation"(等價關係) 「證明」,好像也可以。

理由:因為符合 "Reflexivity", "Symmetry", and "Transitivity" 三條件。尤其是 "Transitivity",我們可以輕易得知,這種「渲染」是極快速且廣泛的。

Let S is a set, S ≠ . R is a relation.
a. Reflexivity: xS, (x,x)R.
b. Symmetry: (y,x)R whenever (x,y)R.
c. Transitivity: If (x,y)R, (y,z)R, then (x,z)R. (If y[x] and z[y], then z[x].)

    所以了,「性愛保守派」與「性愛放浪派」皆為「擁有自主性行為資格」此一集合的子集合,當性愛保守派放棄保守,改採積極的性愛態度,很容易因為性愛保守派 (for some xB) 的某部分成員,被性愛放浪派的性病/愛滋病毒患者 (yD C) 污染到,然後再藉由 "Relation/S",污染到幾乎整個性愛保守派 (B)

    也就是說:為了使人們的性愛環境更為安全,稍微增加雜交是不可能的,反而造成雜交大量增加,使性愛環境更加危險。


    不過沒關係啦,這種文化變革雖然是弄巧成拙的一種笨方法,但人類可是一種懂得「適應學習」的動物。如果稍微雜交不成,反而造成大量雜交現象,人類死傷慘重,後來的「天性保守的人們」就不會那麼笨,繼續前仆後繼地當義工,而是跟前輩從前的途徑一樣,平時就是繼續龜縮在家裡當宅男/宅女,直到碰見自身願意放手一搏的那人時。


    那麼天性上對性愛就是較為開放的人們呢?他們還是一樣繼續過以前的生活啊,只要看對眼,不介意跟在夜店或者其他場所裡遇到的人們,隨時來場美麗的邂逅。人類雖然是懂得適應學習的動物,不過同時有具有冒險犯難、不怕死的天性,喜歡賭一把,而在事前似乎不會想太多,所以在解藥出現之前,愛滋病仍可能是不治之症,難以消聲匿跡。

    
Ref.

1. Foundations of Higher Mathematics,third edition, PETER FLETCHER & C. WAYNE PATTY, VPI & State University.

2. More Sex Is Safer Sex_The Unconventional Wisdom of Economics, Steven E. Landsburg.

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新詩」我傾聽那溫暖的聲音_劉湛秋

《我傾聽那溫暖的聲音......》

我傾聽那溫暖的聲音
微帶南國濕潤的風
穿過青翠的小樹林
天空如灑下明礬的純淨
我的心不由得戰慄了

如寒夜裏的荒原
看見遠處一盞豆粒般的燈火
猶如手術後自昏沉中醒來
睜開微弱的眼睛
我預感你正走來
輕盈如幻影
但我已聞到你的呼吸
此刻 我感情裏的殘雪
全都化成一陣清甜的水霧

啊 生命是一本可愛的小書
既然已打開 就要耐心地
(也不要帶絲毫的憂愁)
從開頭看到結束......

    劉湛秋 (1935-,中國-大陸)

另:詞句、排版略有不同,非原作。

2009年4月27日 星期一

「新詩」怨情_渡也

《怨情》

寂寞時我都在潮溼的後院
用妳的上聲語韻
獨自寫我淒楚不堪的小詩:

如妳是甜蜜的櫻桃落盡
我便是那荒涼的春歸去

    渡也 (1953-,台灣)

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新詩」記得_敻虹

《記得》

一、
你如果
如果你對我說過
一句一句
真純的話
我早晨醒來
我便記得它

年少的歲月
簡單的事
如果你說了
一句一句
淺淺深深
雪飛雪落的話

二、
關切是問
而有時
關切
不問

倘若一無消息
如沈船後靜靜的
海面 其實也是
靜靜的記得

三、
倘若在夏季之末
秋季之初
寫過一兩
隱晦的字
影射那偶然
像是偶然的
落雨
——也是記得

        敻虹 (1940-,台灣)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新詩」宛然在迴廊_張健

《宛然在迴廊》

斟起你的笑 斟起曙色
斟起你的憶 斟起霞
你在我的影子裏寫:光
我在你的影子裏

宛然在迴廊
宛然是不凋的足痕
猝然相遇 猝然迷失
我們 隔一襲命運
幽然對視

當夜在我們之間展氈
我又踏上一階
你的脈搏俯向我
星輝俯向距離
白雲悠悠 你是古典的塔

        張健 (1939-, 大陸-台灣

2009年4月11日 星期六

「讀書心得」Nash Equilibrium



                         Nash Equilibrium

靜態賽局:參賽者同時出招,互動一次即停止。

例:海灘上的兩戶賣冰商家,稱為 A B

0-----1/4-----1/2-----3/4-----1

對顧客來說,A,B 商家分別開在 1/4 3/4 處,乃最有利,且 A,B 商家平分顧客,各得 1/2 顧客群。([0,1/2] 1/4 A 商家買冰,[1/2,1] 3/4 B 商家買冰,為最方便路徑。

對商家來說,為了獲取最大利潤,會選擇向中間 1/2 靠攏。(群聚效果雖如此一來,商家所得利益猶未變還是各得 1/2),但為最穩定之狀態,稱之 Nash Equilibrium([0,[(1/2)^-]] [(1/2)^-] A 商家買冰,[[(1/2)^+],1] [(1/2)^+] B 商家買冰,此乃非最方便之路徑。

然而,如果一家堅守原位,而另一家為追求更大利益,往對方靠攏呢?會造成動態賽局參賽者同時出招外,還會重複互動 n 次,n(-IN

例:

0-----1/4-----1/2-----3/4-----1

假設 A 猶在原地 1/4 不動,B 原在 3/4 處,選擇向對方靠攏,至 A 右邊緊鄰 [(1/4)^+] 處。如此一來,A 的顧客減少,原本是 1/2([0,1/2] 1/4 A 商家買冰,如今減為 1/4([0,1/4] 1/4 A 商家買冰,而 B 顧客增加,從 1/2 增為 3/4([[(1/4)^+],1] [(1/4)^+] B 商家買冰。

A 商家不會坐以待斃,亦會改變其開店位置,所以造成動態賽局。

當時最好的位置是從 B 商家的左邊緊鄰,換到其右邊緊鄰,假設稱為 [(1/4)^++]
如此一來,情勢反轉,換 A 3/4([[(1/4)^++],1] [(1/4)^++] A 商家買冰。)B 只剩 1/4([0,[(1/4)^+]] [(1/4)^+] B 商家買冰。

此乃 n 次動態賽局,n(-IN。會一直變動到兩家又回到 1/2 中間點,才會停止。所以為了避免徒勞無功,還是直接選擇 Nash Equilibrium一組互為最適反應之策略組合/任一參賽者均無誘因單方面偏離此均衡,會比較好。

結論:

1.最理性的方式,A,B 直接往 1/2 處開店,不用多折騰,即可達到 Nash Equilibrium

2. 雖然有競爭行為,但不一定競爭的結果就是對顧客有利。商家最終目的還是賺錢、商業利益,而不是為了要服務人群,否則就去參加慈濟功德會,當義工好了(亂說話~)

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

「新詩」流浪人_羅門

《流浪人》

被海的遼闊整得好累的一條船在港裏
他用燈拴自己的影子在咖啡桌的旁邊
那是他隨身帶的一條動物
除了它 娜娜近得比什麼都遠

把酒喝成故鄉的月色
空酒瓶望成一座荒島
他帶著隨身帶的那條動物
朝自己的鞋聲走去
一顆星也在很遠很遠裏
       帶著天空在走

明天 當第一扇百頁窗
     將太陽拉成一把梯子
他不知往上走 還是往下走

        羅門 (1928-, 大陸-台灣)

「新詩」我從 Cafe' 中出來_王獨清

《我從 Cafe' 中出來》

我從 Cafe' 中出來
身上添了
中酒的
疲乏
我不知道
向哪一處走去 纔是我底
暫時的住家......


啊 冷靜的街衢
黃昏 細雨

我從 Cafe' 中出來
在帶著醉
無言地
獨走
我底心內
感著一種 要失了故國的
浪人底哀愁......


啊 冷靜的街衢
黃昏 細雨

        王獨清 (1898-1940, 中國)

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

「新詩」給你十四行_王添源

《給你十四行》

給你 其實一行就夠了 可是對你的懷念
就像夏至的陽光 熾熱 鮮紅 悠遠
就像切斷的蓮藕 弱小 白皙 纖細的絲
越拉越長 因此 我才了解 對你的愛戀
永遠無法一刀兩斷 要向你說的話永遠
無法言簡意賅 於是 我就要寫十四行
來想你 纏你 先寫三行半 運用意象
暗喻我扯不斷理還亂的思緒 再寫三行半
平鋪直敘我難以捨棄 對你的情感 接著
四行 是要解釋怕你看不懂 我字裡行間
深藏的意義 然後在十三行之前空下一行 讓你思考
等你都明白了 再讓你看最後兩行

給你我所能給 並且等待你的拒絕
流淚 是我想你時唯一的自由

        王添源 (1954-, 台灣)

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新詩」關於泰雅 (Atayal)_瓦歷斯。尤幹

《關於泰雅》(Atayal)

一、出生禱詞
嬰兒就要出生
從媽媽的肚子裡
像河水順暢地滑出來
很快地 你就要出來
用你螢火蟲般的亮光
照耀叢林的缺口
像風 像鳥翼 像飄雲
沒有纏籐能夠阻礙你
快快出來 孩子
偷懶的雙腿
茅草纏繞並且發胖
貪戀睡眠的身軀
精靈使你發腫
出來讓我們見面
祖父備好小番刀
等待你獵回第一隻野獸
祖母備好織布機
等你編織第一件華服

出來了 嬰兒出來了
一對鷹隼的眼睛閃閃發光
四肢如強健的雲豹
熊的心臟 瀑布的器聲
嫩草的髮 高山的軀體
完美的嬰兒
自母親的靈魂底層
成為一個人 (Atayal)

二、給你一個名字
孩子 給你一個名字
你的臍帶 安置在
聖簍內 機胴內
你是母親分出的一塊肉

孩子 給你一個名字
讓你知道雄偉的父親
一如我的名字有你驕傲的祖父
你孩子的名字也將連接你

孩子 給你一個名字
要永遠記得祖先的勇猛
像每一個獵首歸來的勇士

孩子 給你一個名字
要永遠謙卑的向祖先祈禱
像一座永不傾倒的大壩尖山
你的名字將見證泰雅族的榮光

瓦歷斯。尤幹 (1961-,台灣)

「新詩」秋之管弦樂_覃子豪

       《秋之管弦樂》

簷馬又一度搖落了森林古老的夢
在蒼黃的日暮 所有的豎笛手都醒了
  以搖曳的姿態
  撫弄無孔之苖
笛管吶吶的 吶吶的 奏出秋天的沉鬱

  消逝了雷的鼓聲
        暴風雨的合奏
一片寧靜 只有:
        木和竹之豎笛
        水之橫琴
歡情洋溢地奏著進行曲
溪水撥動銀弦 越過石灘
    洋洋的馳向大海

秋天的森林 如此典麗 靜謐
淡青 鵝黃 紫紅的落葉 在盤旋 盤旋 ......
是夢帶著奇妙的聲響 飄落 ......
  委身流水逝去
  或棲身在妳的髮間
妳來自夢裏
  來自音樂之海的旋律裏
妳的髮絲如琴絲 有海的韻律波揚
幽杳不可聞 有碧波在妳的眼裏掠過
  而我已呼吸著妳髮上的幽香

一個豎琴手
  徘徊在妳夢的門扉之外
妳真不知道
  他為妳吹奏出顫聲的歌
那是從他空虛的心中吹出底傷逝的聲音
他是槁木
  音符如彩色的落葉飄進妳的夢門

覃子豪 (1912-1963, 大陸-台灣)

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

「新詩」等你 在雨中(節選)余光中

    《等你 在雨中》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沉落 蛙聲昇起
一池的紅蓮如紅燄 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 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你
尤其隔著黃昏 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恆 剎那 剎那 永恆
等你 在時間之外
在時間之內 等你 在剎那 在永恆
......

余光中 (1928-, 大陸-台灣-香港)

「新詩」造訪_覃子豪

          《造訪》

夜 夢一樣的遼闊 夢一樣的輕柔
夢 夜一樣的甘美 夜一樣的迷茫
我不知道 是在夢中 還是在夜裏
走向一個陌生的地方 殷殷地尋訪

雨底街 是夜的色彩
霧裏的樹 是夜的印象
穿過未來派彩色的圖案
溶入一幅古老而單調的水墨畫裏
無數發光的窗瞪著我 老遠的
像藏匿在林中野貓的眼睛在閃爍
發著油光的石子路是鱷魚的脊樑
我是驀然地從鱷魚的脊樑上走來

圍牆內的花園是一個深邃的畫苑
我茫然探索 深入又深入
在一個陌生的小門前停了足步
像是來過 因為我確知你曾在這裏等我

覃子豪 (1912-1963,大陸-台灣)